民间长篇叙事山歌《双合莲》,在鄂南崇阳流传已150多年,经过口头传唱,手抄本流传,真可谓妇孺皆知。上世50多年代初,经吕庆庚、宋祖立、孙敬文整理,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;1999年冯日朗等再次搜集到多个手抄本,经再次整理,由孙学祥、甘万明、杨景崇任、正副主编,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。
诗歌取材于当地的真人真事,内容富于历史真实情,为人们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历史,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具体生动材料,我们从中可以研究当时中国的婚姻制度,中国封建家法思想和制度的各种表现形式。
全诗七言五句一段,原手抄传唱作品近两千行,整理后1500行,通篇由“五句子”构成,第五句常常是“诗眼”,画龙点睛,翻出新意。五句虽是奇数,句式并不对称,却运用两头两尾押韵来达到节奏均衡同韵律的和谐,长诗的语言平易朴实,接近当地人们的口语,它赋予人们朴实口语一种特殊的诗的魅力。
华中师范大学教授、原湖北省民间文学研究会主席刘守华在《论湖北两部民间叙事诗》中赞道:“古乐府中的《孔雀东南飞》和《木兰辞》,代表了古代汉民族民间叙事诗的光辉成就。至于近代汉民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,可能就是十九世纪中叶产生在我省崇阳一带的两部民间叙事诗——《钟九闹漕》和《双合莲》了。它们和其他兄弟民族中流传的许多民间叙事诗一道,构成了我国诗歌艺术宝库中一份极为珍贵的财富,具有千古不朽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