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鼓戏

崇阳花鼓戏,俗称打锣腔。是我国独有的一个地方剧种。没有文乐伴奏,只有武乐配合,用真人帮腔,气氛热烈。

崇阳花鼓戏源于荆州花鼓戏,最早系沔阳小调,其唱腔的项目不多,只有高腔和低韵两大类。主腔属于板腔体,有高腔、悲腔、圻水腔、圻水败韵、四平腔、打锣腔、还魂腔等。唱词多为七字、十字句。传统的演唱形式为“一唱众和,锣鼓伴奏”。唱腔高亢朴实,曲调音域宽阔,旋律进行中大跳较多;男女唱腔都用“本音”和“假嗓”相结合演唱,加上“唱、帮、打”三者紧密配合,融合崇阳本地山歌、夜歌、民间道师音乐,曲调优美,旋律明快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,形成了崇阳花鼓戏独有的演唱风格。后崇阳花鼓戏以岳阳花鼓戏的“板腔”为主调,又与长沙(益阳)花鼓戏相互融合。 

道光年间,崇阳高枧一带,知名艺人和班社最多,他们收徒传艺,崇阳多时出现70多个业余戏班,艺人达2000余人。黄先胜生于1840年,在演唱中,吸收当地民歌风格,融合长沙、益阳花鼓戏部分腔调和曲牌,对崇阳后来花鼓戏声腔的改进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

图册

上一篇:脚盆鼓

下一篇:崇阳木雕
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