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阳县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推荐



探访红色遗址,寻找历史留下的印记

踏上红色故土,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

走近红色之路,重温这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

今天为大家推荐3条红色旅游线路


图片

1

铭记历史 接续奋斗

线路推荐:

东流村乡贤馆→陈寿昌烈士陵园→金塘镇烈士陵园→寿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→崇通通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


1

图片

东流村乡贤馆

位于青山镇东流村村委会旁,占地面积200平方米。展馆内将本地的乡土农耕文化与优秀先贤事迹联合起来,展示出了东流村父老乡亲的奋斗足迹。

2

图片

陈寿昌烈士陵园

位于金塘镇畈上村柃蜜小镇风景区内。2019年县政府对陵园进行了整修绿化,陵园松柏成荫,内有陈寿昌烈士汉白玉半身像,聂荣臻元帅题词,纪念碑、纪念亭、墓冢以及红色宣传展板等。


图片

3

图片

金塘镇烈士陵园

位于金塘镇金塘大桥山坡旁,占地面积300平方米,沿踏步数十级至烈士碑,碑高8米,碑文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。该烈士陵园是为纪念红十六师在金塘地区作战牺牲的300余名红军指战员而设立。


图片

4

图片

寿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

位于金塘镇卫生院旁。该旧址为清代中期建筑,面积800平方米。为纪念牺牲的陈寿昌烈士,1935年2月,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决定以崇阳金塘为中心,在崇阳、通城、修水三县边隅之地区建立“寿昌县”。该旧址布展以介绍陈寿昌烈士生平为主,兼以展示在崇阳战斗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。


图片

5

图片

崇通通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

位于金塘镇大源林家村协同屋,清代民居。1945年3月6日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司令王震、政委王首道会同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政委张体学部,在击败国民党驻军后,捣毁大源国民党鄂南行政专署。3月8日,南下支队在协同屋召开军民联欢大会,由王首道宣布建立崇(阳)通(山)通(城)县抗日民主政府。布展展示王震、张体学部在崇阳开展革命斗争以及军民一家亲的史实史料。


图片
图片

2

赏崇阳古建  忆峥嵘历史

线路推荐:

县博物馆→邓秀英故居→米应生故居→王世杰故居→汪家老屋→虎头冲曾家古民居群→远陂堰→石枧堰


1

图片

崇阳县博物馆

位于天城镇香山大道,共有四个基本陈列展厅,六大主题:“隽水悠悠·人文初始”、“青铜辉耀·文化交融”、“下隽县郡·湘鄂咽喉”、“始名崇阳·盛世之地”、“武昌府地·古城遗韵”和“红色沃土·星火闪耀”,一个专题展:“崇阳历史名人专题展”;三个临时展览:崇阳部分革命人物、最美崇阳古民居、崇阳红色清廉文化。


图片

2

图片

邓秀英故居

位于桂花泉镇三山村刘家冲,故居面阔七间,并列二路,一进二重,悬山灰瓦顶,墙体下部为青砖,上部为土砖,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。清道光二十八年桂花泉胡道生(字三保)与三山的邓秀英,两情相悦,私订终身,邓姓族长以秀英“辱门败户”横加压制,后秀英自杀,三保忧郁病死。崇阳石城的铁匠陈瑞兆对此深表同情,遂创作了长篇叙事诗《双合莲》,在鄂南地区广为流传。


图片

3

图片

米应生故居

位于崇阳县白霓镇浪口村麻石米家,面积1000平方米,坐西朝东,为中轴对称四合院式布局,硬山顶,面阔五间,由大门入内一进三重,依序为:门厅、中堂、后堂(祖堂),其间有前后两个内天井及南北两栋厢房相连,天井系青石板铺就,门厅、中堂及后堂地面原均铺以方形青砖。现故居内保存有米氏先人神主牌,米应生木雕像两个,民国时期续修的米氏家谱一套。


图片

4

图片

王世杰故居

位于白霓镇回头岭村,建于清代。该故居坐南朝北,一进三重,共有大小房屋二十余间,侧墙有封火山墙,面积约500平方米。王世杰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、政治、外交、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等产生过重大影响。其故居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和教育价值,同时,对于研究我省传统民居也有较高价值。


图片

5

图片

汪家老屋

位于白霓镇回头岭村汪家,房屋砖木结构,面积700平方米,坐北朝南,面阔九间,一进二重,单檐悬山灰瓦顶,中间青石板天井,该房木结构如门、窗、护栏等保存较好,部分木构件雕刻精美,正面墙体八个雕花石窗保存完好,该房屋规模较大,木雕工艺有一定的水准。

图片

6

图片

虎头冲曾家民居群

位于白霓镇回头岭村,始建于明嘉靖年间,坐西向东,北高南低阶梯型。民居群呈长方形阵形排列,依冲而建,栋栋相通,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民居为清同治四年所建。


图片

7

图片

远陂堰

位于白霓镇大市河上,始为木堰,宋保庆初年(公元1225年)由刘焕修复,用条石、块石浆砌而成,至今已越千年,现堰顶长108米,高5米,仍灌溉着万亩良田,瀑布飞流,气势恢宏,乃一大奇观,已然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。


图片

8

图片

石枧堰

位于白霓镇油市村,始建于后唐长兴二年(公元931年),后经多番维修,现堰长158米,高6米。古堰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,依然风姿独立,水曲如游龙,浇灌数千亩良田,是古崇阳遗留下来的宏大水利工程。


图片
图片

3

铭记革命历史  传承红色基因

线路推荐:沈昌亚烈士墓→王佛炳故居→赵国泰故居→湘鄂边中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→叶重开故居→沙坪革命历史纪念馆


1

图片

沈昌亚烈士墓

沈昌亚烈士墓位于天城镇山下村沈家(原鹿门栎咀)。沈昌亚,1904年出生于崇阳鹿门栎咀村,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是崇阳最早入党的中共党员。崇阳县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员之一。


图片

2

图片

王佛炳故居

位于青山镇华陂村双圳口王家,故居为一幢建于清代雍正时期的古民居,面积1200平方米,王佛炳故居位于青山镇华陂村双圳口王家,这是一幢清朝中期创建的徽派建筑,被咸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“咸宁市古民居”进行保护。现故居按照党史资料进行革命史布展,成为咸宁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,崇阳县重要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
图片

3

图片

赵国泰故居

位于青山镇磨刀村大眼泉,故居为一处清代老屋,1938年被日军烧毁,仅存150平方米的三间房屋。赵国泰故居于2012年8月被崇阳县政府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,现故居布置了赵国泰将军生平展,成为崇阳县重要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
图片

4

图片

湘鄂边中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

位于石城镇塔坳村实竹坪,1933年10月12日,在此召开湘鄂边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,成立湘鄂边中心县苏维埃政府,参加大会人数达600余人。该旧址被国民党当局多次烧毁破坏。202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批拨资金300万元,在原址修复了该革命旧址。


图片

5

图片

叶重开故居

位于石城镇石下村叶家,叶重开能文善武,1923年岳阳湘滨大学毕业,受聘为沙坪福音堂小学教员。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经三湾改编,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。1928年春,在保卫井冈山的一次战斗中,英勇牺牲。故居面积180平方米,以叶重开革命生涯以及崇阳农军战斗史为轨迹展开布展,陈列有部分革命文物和复制品,及烈士雕像一座。


图片

6

图片

沙坪革命历史纪念馆

位于沙坪镇泉湖村委会院内,展厅面积130平方米,以沙坪革命史料和革命人物为主布展,展示了沙坪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、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历程。


图片

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