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古之音律动古今 余音绕梁自成一体

图片

上古之音律动古今 

余音绕梁自成一体

用镜头讲述文化故事 展示民间文化艺术风采

——※※※※※※——

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

由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策划

湖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二十四集系列节目

《微游——湖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》第二季

采用微纪录片方式

用镜头讲述文化故事

展示民间文化艺术风采

传承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

推动湖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

下面我们就跟随着记者的镜头

去追寻属于乡村的文化之本 民族之根 

01

图片

    崇阳提琴戏,是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历史悠久的戏曲艺术珍品,因以提琴为主奏乐器而得名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
    此提琴,并非西洋的小提琴,而是民间自制的一种大筒子胡琴,是崇阳人自己发明的拉弦乐器。此次节目组来到了湖北省崇阳县来感受提琴戏的魅力。

图片

———高歌低吟 营造烟火人间———

   崇阳提琴戏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种。它来自于民间,融合了岳阳花鼓戏、巴陵戏、崇阳本地音乐后,逐步在崇阳发展壮大。     提琴戏被誉为是一朵绽放在湘、鄂、赣三省毗邻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花、中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枝独特的奇葩。

02

图片

     提琴戏的主要伴奏乐器,是民间艺人自制的拉弦乐器。琴轴似板胡,琴筒似京胡,琴轴分装在琴杆两边,琴弦通过琴枕往下拉。

图片

   提琴设有千斤,琴筒上蒙有蛇皮,琴弓和二胡弓一样。特别是,在琴头下侧千斤处钉着一颗钉子,乐师既操琴又兼唢呐。

  吹奏唢呐时,将琴上的竹钉挂在乐师的左手拇指虎口处,琴就提了起来,故称提琴戏。

图片

———提琴戏的演出舞台———

03

图片

    崇阳提琴戏,吸收融合崇阳当地的花腔小调、山歌民乐等本土民歌风格,提琴戏曲调优美、旋律明快、通俗易懂,题材大多取材于民间生活还有神话传说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,很受老百姓喜爱。

图片

          图为提琴戏经典剧目《双合莲》

图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演员在演出车上候场

   崇阳提琴戏传承人庞勇告诉我们:原本演出需要搭建复杂的演出舞台,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,县级的基层剧团拨了演出车,让提琴戏的演出可以被更多人了解,欣赏。

图片

重阳提琴戏

 提琴戏的出现,满足和吸引着崇阳人的文化爱好和娱乐需求,已成为崇阳农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食粮。

04

图片

    在了解崇阳提琴戏的文化内涵后不得不说说风景如画的崇阳景观。崇阳,因县北群山崇聚、县治在南,而得名。崇阳四周环山,中土平衍,是一个鄂南山区小盆地,境内山川秀美,文化历史悠久,旅游资源丰富。

图片

 “人间新天府,世外小桃源”,是对崇阳旅游的美誉。

   崇阳洪下十里画廊,深藏在幕阜山北麓崇山秀林之中,隽水河贯穿全境达10余里,两岸山重叠障,植被茂盛。听竹海松涛,踏壶头雪浪,赏峭崖瀑布,山清水秀的洪下十里画廊,被人们冠以“小漓江”的美称。

   举目是景,移步是画。青山水库,坐落在青山岩下,库区风光秀丽。库区白崖山西南麓的大泉溶洞,是石岩天然溶洞。

   洞中有洞,钟乳石千姿百态,鬼斧神工,整个岩洞宛如一座大型自然艺术宝库,素有“江南第一洞”之称。

图片

———崇阳竹林———

05

图片

   崇阳,是著名的温泉之乡,温泉文化由来已久。热浪氤氲,竹风飒飒。

   崇阳浪口森林温泉,是融合了森林、温泉、山野等原生态资源,融汇了健康养生理念,结合山地梯田地形打造的露天泡浴与密林修竹水乳交融、温泉养生与森林休闲紧密结合的“氧吧+温泉”双料养生产品。项目秉承回归自然,休养身心的三特“田野牧歌”设计理念。注重对身、心、灵的重塑与提升,追求人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。

图片

  在热气蒸腾的温泉水中边沐浴边感受户外的风霜雨雪,别有一番风味。徜徉在一池温暖的水中,或感受游泳带来的身体能量的释放,或放眼碧绿如海的森林,聆听山与水的呢喃,宁静而悠远。

06

图片

    美味崇阳,津津有味。崇阳麻花,色香味美,酥松质脆,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   崇阳山青水秀,四季分明,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崇阳大米的优良品质。用崇阳大米而制的米酒也为我们的味蕾增添了一分滋味。

图片



转载于“湖北影视”

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