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红色旅游线路

本线路围绕崇阳自强不息、接续奋斗的历史进程展开,呈现了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崇阳人们争取民族独立、人民富强的奋斗之路。我们在此线路中可以看见,通过先烈们的血泪挥洒、先进们的顽强拼搏,创造了现在和谐美满的幸福新生活。

位于沙坪镇泉湖村委会院内,展厅面积130平方米,以沙坪革命史料和革命人物为主布展,展示了沙坪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、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历程。

  • D1.铭记历史

    第1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东流村村史馆

    位于青山镇东流村村委会旁,占地面积200平方米。展馆内将本地的乡土农耕文化与优秀先贤事迹联合起来,展示出了东流村父老乡亲的奋斗足迹。

  • D1.铭记历史

    第2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陈寿昌烈士陵园

    位于金塘镇畈上村柃蜜小镇风景区内。陈寿昌(19061934),浙江宁波镇海区人,结业于安庆电报传习所,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29年受党委派到苏联学习。1932年任中华苏维埃全国总工会委员长,福建省委书记,1934年初任湘鄂赣省委书记,省军区政委,兼红十六师政委,193411月在崇阳县高枧同国民党部队战争中牺牲。该陵园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,2023年在陵园旁又新建了红色革命广场。系咸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咸宁市党史革命教育基地。

  • D1.铭记历史

    第3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金塘镇烈士陵园

    位于金塘镇金塘大桥山坡旁,占地面积300平方米,沿踏步数十级至烈士碑,碑高8米,碑文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。该烈士陵园是为纪念红十六师在金塘地区作战牺牲的300余名红军指战员而设立。

  • D1.铭记历史

    第4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寿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

    位于金塘镇卫生院旁。该旧址为清代中期建筑,面积800平方米。为纪念牺牲的陈寿昌烈士,19352月,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决定以崇阳金塘为中心,在崇阳、通城、修水三县边隅之地区建立“寿昌县”。该旧址布展以介绍陈寿昌烈士生平为主,兼以展示在崇阳战斗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。

  • D1.铭记历史

    第5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崇通通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

    位于金塘镇大源林家村协同屋,清代民居。194536日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司令王震、政委王首道会同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政委张体学部,在击败国民党驻军后,捣毁大源国民党鄂南行政专署。38日,南下支队在协同屋召开军民联欢大会,由王首道宣布建立崇(阳)通(山)通(城)县抗日民主政府。布展展示王震、张体学部在崇阳开展革命斗争以及军民一家亲的史实史料。

  • D2.崇阳古建

    第1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崇阳县博物馆

    位于天城镇香山大道,共有四个基本陈列展厅,六大主题:隽水悠悠·人文初始青铜辉耀·文化交融下隽县郡·湘鄂咽喉始名崇阳·盛世之地武昌府地·古城遗韵红色沃土·星火闪耀”,一个专题展:崇阳历史名人专题展;三个临时展览:崇阳部分革命人物、最美崇阳古民居、崇阳红色清廉文化。

  • D2.崇阳古建

    第2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邓秀英故居

    位于桂花泉镇三山村刘家冲,故居面阔七间,并列二路,一进二重,悬山灰瓦顶,墙体下部为青砖,上部为土砖,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。清道光二十八年桂花泉胡道生(字三保)与三山的邓秀英,两情相悦,私订终身,姓族长以秀英辱门败户横加压制,后秀英自杀,三保忧郁病死。崇阳石城的铁匠陈瑞兆(1818-1902)对此深表同情,遂创作了长篇叙事诗《双合莲》,在鄂南地区广为流传。

  • D2.崇阳古建

    第3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米应生故居

    位于崇阳县白霓镇浪口村麻石米家,面积1000平方米,坐西朝东,为中轴对称四合院式布局,硬山顶,面阔五间,由大门入内一进三重,依序为:门厅、中堂、后堂(祖堂),其间有前后两个内天井及南北两栋厢房相连,天井系青石板铺就,门厅、中堂及后堂地面原均铺以方形青砖。现故居内保存有米氏先人神主牌,米应生木雕像两个,民国时期续修的米氏家谱一套。

    米应生(1780-1832),生于乾隆四十五年,殁于道光十二年。米饰关公,略扑水粉,包扎巾,不涂红脸,吸烟憋气一吐而脸自红,名动京师,每到宫廷承值,深受赞赏,有“无米不开台”之誉,即高丽、琉球诸国朝贡或求学者,亦乐为之结识,皆以米先生相称,京人亦相随以是称之,为春台班台柱达二十年之久,当时其岁佣值白银七百两,遂以致富。曾与汉剧演员龙德云、童德善等融合徽汉二调为京剧,米为创始人之一。

  • D2.崇阳古建

    第4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王世杰故居

    位于白霓镇回头岭村,建于清代。该故居坐南朝北,一进三重,共有大小房屋二十余间,侧墙有封火山墙,面积约500平方米。王世杰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、政治、外交、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等产生过重大影响。其故居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和教育价值,同时,对于研究我省传统民居也有较高价值。

  • D2.崇阳古建

    第5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汪家老屋

    位于白霓镇回头岭村汪家,房屋砖木结构,面积700平方米,坐北朝南,面阔九间,一进二重,单檐悬山灰瓦顶,中间青石板天井,该房木结构如门、窗、护栏等保存较好,部分木构件雕刻精美,正面墙体八个雕花石窗保存完好,该房屋规模较大,木雕工艺有一定的水准。

  • D2.崇阳古建

    第6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虎头冲曾家古民居群

    位于白霓镇回头岭村虎头冲,面积10000平方米。建筑群处于山冲之中,共有三栋,大小房屋达100余间,东边一栋保存最完整,坐北朝南,面阔五间,一进二重,单檐硬山灰瓦顶,东西两侧有槽门,正门顶有封火山墙,槽门顶上为五滴水式封火山墙,祖堂内侧墙壁上有一块同治四年铭文砖,曾氏家族为书香门第,自明末至清代共有近20余人获得科举功名(多为秀才、贡生)。该民居群建筑规模大,气势宏伟,又有革命遗迹,具有较高的历史保护价值。

  • D2.崇阳古建

    第7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远陂堰

    位于白霓镇白霓村与洪泉村交界处的大市河床上,据清同治五年《崇阳县志》记载:陂高七尺余,阔一十六丈余,溉田四千三百余亩。陂不知所自始,久废。宋宝庆初,刘焕(崇阳知县)找寻旧疆,重别沟洫。宋淳祐中,知县陈仲微封土为识,建屋数楹,元大德中,为里豪所占,陂失其旧。明正德间,饶伯浒易木以石,饶天民记碑存。明天启初贡生孙缨重加鳞砌,清顺治间,知县贾汉谊主持维修。清雍正三年邑庠孙炎,里民丁重旦,凿石平砌,阔二丈,横筑三尺石护堤,较前高尺余,长三尺,重修两岸。该堰于2006年进行了维修,堰坝高5米,堰坝顶宽1.2米,长108米,系崇阳县著名的三大古堰之一。

  • D2.崇阳古建

    第8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石枧堰

    位于崇阳县白霓镇堰下村,2002117日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西距县城约9公里,北距106国道约2公里,古以石圳如枧得名。该堰工程巨大,选址合理,设计独具匠心,砌筑牢固整齐,历代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。其源头自江西修水县汇集山涧之水流淌数百公里而流入长江,蓄水量极为可观,邻近的一万余亩农田至今还靠此堰水灌溉,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,是鄂东南地区少有的一处古代水利建筑工程。

  • D3.红色基因

    第1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沈昌亚烈士墓

    沈昌亚烈士墓位于天城镇山下村沈家(原鹿门栎咀)。沈昌亚,1904年出生于崇阳鹿门栎咀村,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是崇阳最早入党的中共党员。崇阳县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员之一。

  • D3.红色基因

    第2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王佛炳故居

    位于青山镇华陂村双圳口王家,故居为一幢建于清代雍正时期的古民居,面积1200平方米,王佛炳故居位于青山镇华陂村双圳口王家,这是一幢清朝中期创建的徽派建筑,被咸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“咸宁市古民居”进行保护。现故居按照党史资料进行革命史布展,成为咸宁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,崇阳县重要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  • D3.红色基因

    第3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赵国泰故居

    位于青山镇磨刀村大眼泉,故居为一处清代老屋,1938年被日军烧毁,仅存150平方米的三间房屋。赵国泰故居于20128月被崇阳县政府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,现故居布置了赵国泰将军生平展,成为崇阳县重要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  • D3.红色基因

    第4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湘鄂边中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

    位于石城镇塔坳村实竹坪,19331012日,在此召开湘鄂边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,成立湘鄂边中心县苏维埃政府,参加大会人数达600余人。该旧址被国民党当局多次烧毁破坏。202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批拨资金300万元,在原址修复了该革命旧址。

  • D3.红色基因

    第5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叶重开故居

    位于石城镇石下村叶家,叶重开(18991928),能文善武,1923年岳阳湘滨大学毕业,受聘为沙坪福音堂小学教员。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275月组建崇阳农民自卫军,任委员长兼队长,共有130余人枪,后随罗荣桓,带领崇阳农军参加了秋收起义,经三湾改编,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,1928年春,在保卫井冈山的一次战斗中,英勇牺牲。故居面积180平方米,以叶重开革命生涯以及崇阳农军战斗史为轨迹展开布展,陈列有部分革命文物和复制品,及烈士雕像一座。

  • D3.红色基因

    第6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沙坪革命历史纪念馆

    位于沙坪镇泉湖村委会院内,展厅面积130平方米,以沙坪革命史料和革命人物为主布展,展示了沙坪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、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历程。

位于石城镇石下村叶家,叶重开(18991928),能文善武,1923年岳阳湘滨大学毕业,受聘为沙坪福音堂小学教员。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275月组建崇阳农民自卫军,任委员长兼队长,共有130余人枪,后随罗荣桓,带领崇阳农军参加了秋收起义,经三湾改编,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,1928年春,在保卫井冈山的一次战斗中,英勇牺牲。故居面积180平方米,以叶重开革命生涯以及崇阳农军战斗史为轨迹展开布展,陈列有部分革命文物和复制品,及烈士雕像一座。

×
Slide 1
Slide 2
Slide 3